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记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9日,“洛阳师范学院村庄规划团队”完成了为期五天调研活动,包含洛阳市洛宁县小界乡下辖小界村、苇山村、梅窑村、李家原村、王村村、徐村村、卡村村七个村庄前期调研考察。
调研得到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7月25日,由小界乡乡长主持召开“乡村振兴,村庄规划”培训会,由规划团队带队杨俊博老师向各村村干部宣讲村庄规划相关政策及重要意义,并对后期开展工作需要各村的支持等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同时,杨俊博老师也从专业角度分享调研感受和意见,对“乡村扶贫之后,村庄应怎样实现振兴?”“如何让乡村不再返贫?”等问题进行解答,让村民们在充分了解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相关过程,调动村民参与规划编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之后几天的调研活动可分为两个部分。前期是实践队员对村庄的文字资料进行收集以及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后期则是对村庄进行造访考察实际情况。在前期调研中,团队成员一对一指导村干部和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搜集村庄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目前村庄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同时将这些信息做好文字资料整理好,作为后期规划内容的支撑材料。后期是对村庄实地进行考察,实践队员在村庄支书的带领下,实地对村庄各个地点进行实地定位。
经过考察调研使实践队员对于如今的乡村有了新的认识,脱贫攻坚后的大部分农村在硬件设施上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软件设施上,依旧面临产业凋敝,人才流失,空心村现象。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是缺少造血能力,收入依赖外出务工,村民遭遇重大变故容易返贫。
在小界村中,村支书说道:“现在村里都是一些老人,平常村里也见不到几个人,大多外出务工,带着自己的孩子都去城市里,所以村里显得冷清。”当小界乡村支书带着实践队员前往村庄的各个地方,目前村庄的确实如他所说,房屋老旧,杂草丛生,路上遇到的都是一些老人。一些村民居住在山上,因为山区道路崎岖,汽车难以驶入,实践队员只得下车,徒步前往村里,路周边一些刺枣树,对于很少经历过这种环境的实践队员们来说,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村支书感叹地说:“真是辛苦你们了,为了我们让你们造这罪。”但是对于看到小界村的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对于实践队员来说这不算什么。
考察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将返回学校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但大多数农村人也还处在解决温饱的水平,暑期至今,规划团队走访调研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走过不同的土地,体味不同的生活,更希望能用团队的行动、团队的规划,冠之以相同的名字——美丽乡村。